人才是任何一个组织成长壮大永恒的命题。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从来就不缺乏人才战略和人才战术智慧,但人才却变成了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没有须臾放下过的焦虑甚至“疼痛”。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,这样的焦虑和“疼痛”或许更为揪心。
渴望人才的传化,用20年的光阴,将一个小小的作坊,脱胎换骨为一个年销售额57亿元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。
1995年加盟传化的第一批大学生今天仍然记忆犹新:在浙江10余所大学门前,年轻的总裁徐冠巨拉着醒目横幅、招募人才的迫切而诚恳的表情。当年那些敢于走进民营传化的大学生,今天几乎全部成为了传化的中层管理骨干。当初踏进民企的隐忧早已烟消云散。他们庆幸自己起初带有一点冒险意味的选择是多么正确。的确,传化就是一个大舞台。在传化,他们找到了事业广阔的上升空间,找到了一种快乐工作、快乐学习与快乐成长的土壤,找到了知识、创造与做人的价值。
11年后的今天,又有20多名具有丰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中高端人才,80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加盟传化,并同样感受到了一个民营企业老总对于人才的殷殷期盼。而11年间,传化对人才的召唤越来越响亮。
1997年前后,传化首次想社会大批招聘中层管理干部。而几年之后,一部分精英人才进入高管阶层。随后的几年间,传化开始向高学历和海外招聘,至今传化已拥有博士8名、硕士38名,其中包括留学国外和在国外工作多年的博士、硕士6名,并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。
引才、留才、用才——以事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吸引人才,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待遇留住人才,以价值体现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任用人才,并同时启动“三脑”工程,即育脑——培训、再教育;借脑——聘用外界人才;扩脑——引进人才工程,以及“理念共鸣、企业形象、工作氛围、作为机会、激励机制”为核心的凝集力工程,全面推进传化的人才队伍建设。
让我们倾听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们的心声:14年前,李盈善教授加盟传化时写道:“愿学剧中师,下海练真功。力排俗人讥,立志到‘民营’。誓投传化业,败了不收兵。”14年,李盈善为传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被徐冠巨董事长誉为“影响传化人的教授”。今天,已逾古稀之年的教授仍然精神矍铄地工作在科研管理岗位上。在他即将出版的文集中,他深情而豪迈地写道:“真心伙伴合创业,共享未来苦和甜。自主品牌口碑好,创新驱动巧登攀。喜迎新的二十年,同台共舞永向前。”
出处:萧山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