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军退休后,孔丹出任董事长,刚辞去建行行长的常振明出任公司总经理,中信一再说明这只是一次正常的新老更替,但是依然引起各界很大反响。
王军曾跟部下交流过自己的“远大志向”,退休后找个高尔夫球场做草坪师。伺候草坪的人,相当于伺候头发的理发师。都是手艺人。
他所领导的中信旗下有六块高尔夫球场,这个对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做过重要贡献的人,终于有时间可以去做个手艺人了。
7月27日前,王军的身份还是显赫的中信集团董事长。7月27日后,王军因为到了65岁的关口正式离开自己“超期服役”了27年的中信集团。
王震之子
自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1979年创办中信这个窗口公司始,王军——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,就是中信公司的重要一员。
评价王军在中信的27年是困难的。一个中信干部在接受《南方人物周刊》采访时很执着地说,“王董事长非常低调,而且善良、实干、仁慈、敬业,退休了很可惜。不过,他退休前建议的接任班子很成功,各方面都很强。”
中信7月27日已经对外公布“接任班子”的重要信息:王军退休后,原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孔丹出任董事长,刚辞去建行行长的常振明出任公司总经理。
中信一再说明这只是一次正常的新老更替,但是依然引起各界很大反响,尤其是常振明离开建行,重归中信,更引起多家金融机构的人事变动。一个萝卜一个坑,拔一个萝卜走就得填一个坑。
常振明曾在中信出任副总经理等多种重要职务,属于中信排在王军、孔丹之后的三号人物。2004年,常振明赴建行任行长,为建行上市立下汗马功劳。如今,王军退休,这位曾陪王军出差最多的中信人“重返故里”,出任中信总经理,从当年的三号人物变为今日的二号人物。这种安排,不可能没有王军的意思在里面,有消息说,常振明是王军退休前要回来的。除了其他因素,要他回来也是为中信银行上市做打算。
王军的这种建议或安排,很显然有他自己的深意,最起码的就是如中信那个干部所言,孔丹和常振明二人对中信内部非常了解,因此这样的安排不会因为王军的退休而使中信的很多改革出现停滞,这就避免了“人走政亡”的弊端。
可能是因为他的特殊出身,王军在公众视野里极度低调,如果不是被媒体偶尔逮着,他几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。不过他越是低调,越是被媒体追逐。
王军早年的经历跟他这一代的干部子弟一样,带有极强的“红色记忆”,比如上军校,学工科,做工程师等。
王军公开的简历就是这样的,1941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。1960年,王军19岁,跟很多干部子弟一样到当时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上大学,毕业后再到造船厂做工程师,而后在1967年他26岁时到海军服役两年。
同样是改革开放,让王军的人生发生了改变。1979年,王军在38岁的年纪,毅然跟随时年63岁的荣毅仁创业,组建中信,并一直为中信这个后来的巨型国有企业服务到65岁而退休。王军也就成为写满中信27年历史的“活档案”。
中信集团董事长
王军最初加入中信时任业务部总经理,日后又从中信副总经理、总经理一直到1995年升至一号人物董事长。
他是1993年出任中信总经理的,那一阵是王军的艰难日子,偌大一个中信公司,账面上只有现金200万元。王军说,“意味着总公司大概能够维持一个半月的工资发放。”
王军开始发愁,偌大一个公司交到自己手里,那么多人要发工资要吃饭……多种因素让王军“就吃不下,睡不着了”。他开始失眠,睡觉就“主要靠安眠药”,他说,“大概世界上能找到的安眠药我都吃过。”
王军想的办法,一是准备找下属富裕的子公司借钱,二是加紧整合公司的业务。结果还是第二套方案使王军重新有了现金流,从而渡过难关。
1995年,王军年满54岁,正式成为中信年富力强的董事长,也是中信继荣毅仁之后的第三任董事长。
王军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,很多事情都是班子讨论决定,但他曾对媒体坦陈了自己的一次“独断专行”:1996年,他独自决定出让中信泰富18%的股份,签字的时候每股32元左右,正式出让时的股价却是38元左右,18%就是“6亿股,每股差了6元钱,国有资产就有36亿的流失”。
而且,随后股价还涨到了58元,于是这件事情在当时就被认为是“国有资产最大的一次流失”。
尽管当初王军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,也有中央领导找他谈话,但结果王军并没有被撤职,有时候这件事情还被当作一种“成功案例”乐道。
如果没有当初的“独断专行”,如果去履行很多程序的话,这件事情可能做不了,而且正是这次王军的“独断专行”,让中信一下子到手了108亿资金,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,中信自己渡过难关。王军说,“我们没向国家伸手去要钱。”
3年前,王军露面,披露这些当时惊天动地的决策时,显得很平静,王军说,即使撤职也值得,“我给公司总是做了一件好事”。
出处:南方人物周刊